身為中國人的驕傲(1)與ABC的對話

春寒料峭,乍暖還寒,這一天正好是艷陽天。

先生帶我和三個孩子去到天鵝谷的一間德國餐廳。一大份的德式烤肉和香腸吃完後,還剩下一大個骨頭、很多酸菜,以及一些沒吃完的肉。我請老大天易去要了個紙飯盒,打包。

我一邊把剩下的肉和菜裝進飯盒,一邊對站在旁邊的天易說,勤勞節儉的中國人,就是這樣不會浪費食物。天易說有的人會覺得很stupid。我說是的,但是那說明那些人的未來會很stupid,因為他們的祖父輩,經歷過戰爭或是經濟大蕭條,知道沒飯吃是什麼滋味的人,不會覺得這樣做是stupid。我說我們中國人有句話叫做“富不過三代”,那是有道理的。

從小我的孩子們都會為他們是中國人而自豪,當然這是我不斷“灌輸”的結果。我這麼做的目的,無他,就是不想我的孩子們長大後為自己的相貌、膚色、血統,而自卑。

我一直觀察和詢問那些在澳洲出生的(像我三個孩子這樣的),那些在13歲前來到澳洲的,還有在23歲來澳洲留學的,以及像我這樣,33歲移民來澳洲的,種種華人。我觀察他們與誰來往,說怎樣的語言,討論什麼話題,有什麼願望……

就在這間德國餐廳裡,有一大桌年輕男女,聽上去都說著流利英文,但都是黑頭髮黃皮膚,無一例外。在我的有意培養下,上7年紀的大兒子,交友比較廣泛,他的朋友裡有白人、斯里蘭卡人、也有印尼人。但很難有特白人,也就是祖輩上已經在澳洲很久了,三代內沒有過移民史的白人。

物以類聚,人以群分,這是我經過無數驗證後發現的不變真理。否認自己的出身,不僅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,而且肯定會事與願違。

澳洲育兒記(8)我的60歲他們的20歲

我今早公布了我的一下一個人生目標是60歲。

那時三個娃都已超過20歲,我就可以盡量多的過自己的生活。我說也許我會和爸爸去旅遊,也許會開始我的新事業。7歲的天真問那個時候我有男朋友了嗎?我說我希望你有。11歲的天恩問那個時候我還跟你們住在一起嗎?我說有可能你不想跟我們住而想跟女朋友住。13歲的天易說那我結婚了嗎?我說我希望你那個時候已經結婚生子,而且要生三個。

送天易到學校後他下車前說,我不希望以後會離婚。我說是這樣,離婚對各方的損傷都太大,最好的狀況是:選擇時精心選挑,一旦選好就努力維繫。

小紅書上有位李波老師說,孩子在初中階段最重要的是學習調節情緒 ,在高中階段最重要的是學習構建思想。我覺得天易在初中階段會把兩樣事都做好,這才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意義所在。但這依然只是起步階段,未來還會有在不同時段上需要重新洗牌的過程。是一個螺旋式不斷上升的過程。

我和丈夫在1999年結婚,如果不是那場在中國對法輪功的迫害,我們應該會比現在早10年生孩子,但只會生一個,直到前幾年開放了二胎政策,也許還會生個老二。如果不是那場在中國對法輪功的迫害,我們不會在十幾年前辦理移民澳洲,直到幾年前發現在中國實在待不下去。

人生必然是沒有如果的,但如果有如果,我依然會是現在的我。